古镇盐工的爱恨情仇:盐骚(46)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饥民(5)

第二天一早,抠算盘就催着开船。船工们还以为常福生在船里休息,谁也不知道他竟已经被丢弃了。到了中午,常福生才清醒过来,他是被烈日晒醒的。原本就高烧,加上毒日头,真如在地狱的油锅里煎熬。他费了很大力气才坐起身来,发现自己孤零零地躺在一块被阳光烤得热乎乎的礁石上,四周静寂无人,江边空空荡荡,抠算盘的船早已走得无影无踪。

常福生急火攻心,骂道:“你个抠算盘,你可真毒啊,这种事你也做得出来!”

他开口才发现自己的声音已经嘶哑,不禁吓了一跳,心想自己不仅是靠力气,也是靠这嗓子吃饭的,要是嗓子坏了,以后还怎么唱号子呢?转念却又哑然失笑,自己被丢在这前不沾村后不靠店的荒郊野岭,这条小命能不能保住还不一定呢,倒先担心起嗓子来了。

太阳晒得他难受,他挣扎着爬下礁石,躲到礁石的阴影处。虽然太阳很毒,但还是值得庆幸现在是夏天而不是冬天,不然晚上寒风刺骨,冻也冻死了。

一连几天,连个人影子也没有,倒是有过几艘路过的船只,但都没有停靠,离得太远看不见他,他喉咙肿痛又失了声喊不出来,只得眼巴巴看着它们开过去了。

渴了他爬到河边喝点河水,饿了却没有东西吃。如此过了几天,他越来越虚弱了。他身上,有一小包糖果,是他做了那个美梦之后专门去商店给采采买的,他觉得这孩子真可怜,长这么大就没吃过几回糖,更别说这种包着玻璃纸的漂亮糖果了。这两天,他好几次把糖果拿出来,忍了忍又放回去,心想好不容易下个狠心给孩子买点糖,不能让自己给吃掉了。

这天他饿得不行,又拿出糖来,发现那糖在高温下已经有点融化了,黏糊糊地贴在糖纸上。他狠了狠心,吃掉了几颗,心里说:孩子啊,爸爸对不起你,可是爸爸不吃就要饿死了,爸爸舍不下你们啊……

眼泪从他晒得已经干裂起壳的脸上流下来,流到裂开的嘴唇上,让那些血口子一阵刺痛……

他把糖纸一张张用河水洗得干干净净,放在礁石上晒干,收起来小心地保存下来,指望着有一天还能回到自己那个简陋但温暖的家,见到自己牵肠挂肚的亲人。

每天,他晕晕沉沉地躺着,时而清醒,时而昏睡过去。醒着的时候,无聊中他就看着远处两座高高的山峰,那山远看像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,一前一后正在追逐一样。山叫太公山,当地的人都说那是太公追太婆。

在县城东南还有座高山,山嘴有一洞桥,桥下一巨石,像雄鸡展翅,名为鸡公嘴,它的斜对面,有一光秃秃的巨石,像凌空飞翔的天鹅,鸡公嘴正好与飞鹅相对,人们就把它叫做鸡公赶飞鹅。所以有句俗语说:太公追太婆,鸡公赶飞鹅。

这个典故他曾经讲给阿秀听过,说等他老了,他也仍然要像太公追太婆一样追着她,把阿秀逗得哈哈大笑。可是此时想起,他不禁一阵心酸,不知道还有没有白头到老的那一天……他不敢想像,真丢下她娘俩走了,她们该怎么办……

阿秀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见常福生回来,算算日子早就该到了呀!难道是出了什么事在路上耽搁了?她住在这荒凉的江边,也没个人通信息。老王说,你到码头去打听打听吧!她带着采采跑到码头,人家说,抠算盘的船前几天就回来了,现在又装货走了。想找一起的船工打听一下,又一个没找着。阿秀一急,坐在路边就开始哭。

采采说:“妈妈你别哭,咱们让黄虎去找爸爸吧!”

阿秀说:“你爸爸一定是出了什么事了,不然怎么又没回来,又不托人带个信回来?他走得这么远,黄虎能上哪里去找他呀!”

“不一定,试试嘛!黄虎跑得可快了,鼻子又很灵。或者,让它带我们一起去找爸爸也可以呀!”

阿秀听了,觉得有道理,狗总比人会找人。于是她急急忙忙赶回去,收拾了一点东西,拿了件常福生的衣服给狗嗅了嗅,就带着采采上路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饥民(6)

这天早上,常福生迷迷糊糊地醒来,看见初升的阳光里,一只黄狗在河边石滩上跳跃着,奔跑着,那一团毛茸茸的黄让他的双眼感到很温暖……接着,他看到狗的身后,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,一个是蓝色的,一个是淡红的……

狗奔到他身边,扑到他身上,把虚弱的他推倒在礁石上,伸出湿漉漉的舌头热情地舔着他,又扭过头朝着那两个身影一声声叫着,好像在说:快来呀,我找到男主人了!

常福生摸着狗头,热泪不由得流了下来。黄虎找到了他,带来了他的亲人,他病饿交加,本已经支撑不住,这时蓦然见到亲人,顿时坐起身来。

采采也看见他了,放开阿秀的手,叫着爸爸飞跑过来,一头扑进他怀里。他紧紧地抱着这个轻轻的小身子,心里又温暖又踏实……突然,他想起什么,从身上摸出黏糊糊的一粒糖,那是他最后一点舍不得吃的食物,还有一叠洗得干干净净的玻璃糖纸……阿秀也来了,摸着他枯瘦如柴的手,眼泪哗哗地直往下流。他心里一宽,又晕了过去……

常福生在家养好病后,阿秀不再放心他一个人跟船走了,每次都让黄虎跟着他去,如果有什么事,好让黄虎带个信儿回来。采采很舍不得朝夕相处的黄虎,但为了爸爸的安全,她也愿意忍受和黄虎的分离。

从此,常福生就带着黄虎一起拉纤,每当抬头看到船头上站着的狗身影,他就感受到家人对他的关怀与牵挂。遇到什么事要耽搁,他就写个纸条让狗带回,有时候估计没什么事能顺利到达,他也提前让狗回去报个平安,也让采采早点看到她朝思暮想的黄虎。

常福生在狗脖子上挂若干枚小铜钱,走到沿途每家饭馆,就给狗一一介绍,谁是店老板,谁是做饭师傅,告诉它吃一碗饭要给三个铜钱。走到岔路口,指给它该走哪条路。从此以后那狗就自己走回去,饿了进店吃饭,吃完让店小二取三个钱。那店小二想一条狗懂什么,多取了它也不知道,顺手多拿了两个,结果那狗就扑过去咬他,吓得店小二急忙还了回去。以后也没人再敢多拿它颈上的钱。

黄虎回家报信之后,会到河边接主人,无论是阿秀、采采还是常福生,只要看到这狗的身影,都觉得心里非常的踏实,那狗也愈发地成为和他们密不可分的一家子了。

杨延光被一连串发生的事伤了元气,整个人一下子衰老了许多。盐灶失了蒲文忠的管理,处处都显出乱来。杨延光越来越没有心思再经营,觉得反正这第一大盐灶的名头已经不在,寻思着转让一部分,自己也好少操些心,安度晚年算了。

沈玉林得知他有此意,表示愿购买。张天禄也表示想买,那几个盐灶正好挨着他的灶,如果买下来,就可以连成一片,自然是更加方便。原本卖给谁不是卖,论交情杨延光和沈玉林还更好些,但沈玉林是赵源清家的人了,赵源清现在已经成为宁河镇第一大盐灶老板,而这个名头原本是自己的,杨延光心里多多少少有点不舒服,心想他赵家得上天保佑,运气好在洪水中受损少,才跃居第一的,自己犯不着去锦上添花。因此答应了张家。

谁知沈玉林消息灵通,很快得知,特意登门拜访,对杨延光说:“我先表示要买,杨老板为何却答应卖给张老板呢?”

“哦,张老板找到我说,那几个盐灶正好邻近他的灶,买下来就可以连成片,便于生产和管理。赵家这些年兼并收购了不少小灶,我想也不在乎多这几个少这几个吧!听说沈老板又在和天悦客栈联营,到处都有生意,恐怕盐灶太多了也顾不过来打理,所以就答应张老板了。”

“那只是投资让张天悦扩建一些客栈,我入股分成,并不需要亲自管理。”沈玉林皱起眉头说,“杨老板,赵家既然敢接,就有这个能力来生产。我是商人,只知道货价高者得,这样吧,我出比张家高两成的价,杨老板意下如何?”

杨延光心里一盘算,为这事不值得得罪赵家和沈玉林,何况能多挣一笔也不错,因此也就同意了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饥民(7)

张天禄知道后,气急败坏地找到杨延光问道:“你明明答应卖给我的,为何又反悔?”

他一副兴师问罪的样子。杨延光原本就讨厌他的小气,心里一烦,说道:“那又怎样?人家出的价比你高,货价高者得嘛!何况我答应你也只是口头答应,又没交钱清货,又没签订契约,凭什么不能卖给别人?”

“杨老板,你也是个生意人,怎么做生意不讲诚信了呢?”张天禄气急败坏。

“你这话是什么意思?你口头说一句想买,我还不知道是真是假呢!那人家也说过想买,还比你先说呢!”

其实换了别家买去,张天禄也就算了,可既然是赵家,又是沈玉林出头办这事,他心里就十分不痛快,认为沈玉林又在和他作对,坏他的事。他咬一咬牙说:“好吧,他出多少价我也出!”

“晚啦,我已经卖给他了,人家可不是口说无凭,而是抱着白花花的现大洋来的,当场就签字画押按了手印,岂可反悔?”

从杨家出来,张天禄只觉新仇旧恨一时都涌了出来,直涌上脑门,使他一阵头晕。难怪沈玉林最近以高薪挖走了一个他的盐灶里技术最好的帮垅师父,原来是早有预谋!

他在心里咬牙切齿地骂道:哼,你不仁我也不义,咱们新账旧账一起算!

张天禄在家里左思右想,想了三天三夜,最后还是决定找银红来下手比较好,一来银红跟沈玉林有点旧恩怨,又能够接近他,二来到时候让她逃得远远的,别人不容易想到自己身上。

想定了,张天禄找到银红,对她说了自己的计划。许诺事成之后,给她一大笔钱,让她离开宁河镇。

银红惊恐地说:“啊,你……你怎么要这样害他?”

“我害他?他先害我的!他毁了我的儿子,断了我的后,现在又想来抢我的生意!他是存心要在这宁河镇排挤我!”

“玉林只是一个商人,他可能只是凡事先顾着自己的利益,没想这么多,不一定是存心的。”

“你这么帮他说话,还对他有感情是不是?可是他对你呢?不肯娶你也罢了,连替你赎身都不肯!他以前不肯,现在更发达了,还是不肯!那点钱对他算什么呀,他只不过是玩弄你而已,你还那么贴心贴肺地对他,傻不傻啊!”

银红沉默了,这话说到了她的心里。是啊,哪有男人真正喜欢一个女人,还愿意让这个女人去接别的客的。沈玉林只不过一直是在玩弄她,只是她不愿去面对这个现实而已。的确,以沈玉林的财力,替她赎身,找个屋子让她安顿下来,都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做到的。

相关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