逐艳金庸群芳(104)

  武龙听得赵煦的话后,却是不由一愣,料不得当时自己随口一言竟会给他什么启发。苦笑了下,道:“赵公子此言当真是折煞我了,我这人浅薄的很,既没学识,又没学问。再且一不会做诗,二不会赋词,却是要拿什么来见教于公子?”

  赵煦拱手笑道:“武兄过谦了!”

  脸上正儿八经地一副诚然请教的样子。

  武龙心中苦笑了下,仔细的看了看他,发现他骨骼轻盈是修炼内家真气的绝好体制,想到他有可能是个大官的后代,而且从刚才可以看出他现在时热血未灭,哟各有正义感只人,武龙顿时心中一动嘴上笑道:“我却是还有几门功夫不错,不知你想不想学?”

  他说罢,抬手遥指着桌上木盘内的一棵桂圆,手中暗运控鹤功,伸手一招,那桂圆便自飞入他手中。这一手隔空摄物,让李师师瞧的是惊叹不已。不过赵煦却是面不改色,只因他在皇宫大内却是也曾瞧见有人施展过,是以并不惊奇。而且大宋朝的制度,向是抑武崇文,他这皇帝也是如此,因此心中却是看不起那些个武夫的。

  武龙此时心中却是忽然起意,想要收了眼前这人做自己的徒弟。不过他瞧着此时赵煦眼中闪过的那丝失望与不屑,心念电转间,已经知道了原因,已是想到了一番说辞,从身旁女子手中接过酒杯喝了杯酒,他故作深沉地转头看着空处,沉声问道:“你可知道,这大宋朝一直积弱的原因何在?”

  赵煦眼中闪过一抹精光,直盯着武龙的半边脸,问道:“何在?”

  “便是武!”

  武龙一字一顿地吐出这三个字,接道:“大宋一直积弱的原因,便是武备不行!”

  赵煦皱了下眉,出言反驳道:“我大宋朝且不谈边军与各地厢军数量,只京中禁军便有八十万之多,而且兵精将猛、兵甲优良,却是何来武备不行?”

  武龙摇了摇头,嗤笑道:“人多倒是真的,兵甲优良却也谈得上,但若要说到兵精将猛,却是未免失真了。而且我所说的武备,并不是单指兵力器甲而言,而是还包括了这个国家的武魂与武风。一个国家可以看作是一个人,如果这个人只是长的高大,穿的盔甲精良,兵器也是锋利,但他却只会讲些之乎者也,没有作战的勇气与胆气,他却又何谈强大?武魂可谓之国魂,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武之雄风与魂魄,便是只能积弱!”

  赵煦愣了下,眼神有些迷茫,随即摇了摇头恢复过来,向武龙问道:“武兄,你刚才说‘兵精将猛,却是未免失真’,却是何意?”

  武龙转过头来看着他,笑道:“兵精将猛不是自己说了算的,而是要与他国作比较来下结论的。凭心而论,你认为我大宋的军队比之大辽如何?”

  “却是不如!”

  赵煦叹气道。

  “不说大辽,便是比之西夏也是略有不如,无非就是仗着一个人多势众而已。但要说到兵精将猛,却是远远不及的。若真的兵精将猛过大辽,那燕云十六州便早就收复了,而那大辽国说不定到现在都已被灭了!”

  武龙说到这里,长出了一口气,又转过头去道:“归根结底,大宋如此情况,全都是太过抑武崇文的错误!”

  “重文轻武,务农兴学,乃是太祖所在时便立下的规矩!”

  赵煦说到此处,声音已是提高了不少,面上也显的有些激动,真盯着武龙。

  武龙不在意地笑道:“便是这一开始的规矩就立错了!”

  赵煦“腾”地一下从椅上站起身来,手指着武龙厉声道:“武兄,你竟敢诽谤我朝太祖功绩!”

  他话音刚落,便听“啪”地一声,门被人一脚踹开,外面守门的四侍卫抢了进来。“唰唰唰唰”声响处,四道刀光映眼,四把明晃晃寒气逼人的长刀被四人抽将出来直指着武龙。李师师见得四人忽地抽出刀来,不由面色一变,惊叫出声。

  武龙再次一吸,顿时锵锵四把刀被他吸入手中,灼热的真力一吐,顿时四把精钢长刀竟然开始发红,慢慢融化,最后被他搓成一个拳头大的铁球,看到这神奇的一幕,顿时震摄了所有人,四大侍卫顿时知道自己绝不是对方对手,脸色大变。

  武龙仍就安坐于座,转身看着站起身来,笑道:“赵公子,你却是为何发这么大的火,咱们不过随便聊聊罢了。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。太祖皇帝也是人,是人便会犯错。难道因为他是皇帝,犯了错便不能够直言指出吗?为君者,便是要纳谏如流,好话丑话都要听。君不见唐太宗之表范?”

  赵煦听着武龙的话,怒气渐渐平息下来,尤其最后那两句,心中便还有怒气,也努力的压了下去。因为他是立誓要做一个好皇帝的,便如武龙话中所言,如果自己连几句逆耳之言都听不进去,何来做到纳谏如流,怎么能成为一个好皇帝。而且武龙说的对,难道太祖皇帝便不能犯错吗?想到此处,他心中已对太祖所立那“重文轻武”的规矩抱有了一丝怀疑态度。不过转眼又想自己竟然怀疑太祖,当真是大大不孝不敬。心中叹了口气,他摇了摇头,暂抛开这些想法。长出一口气,平静下心来,向着武龙一抱拳道:“是我过激失礼了,还请武兄勿要见怪!”

  他的胆气倒是有,把四大侍卫全部赶了出去,武龙这期间却是仍坐着没动,也未转过身来往门口看上一眼。待得屋内所有人退了出去,只剩他与赵煦李师师三人时,武龙才再度开口问道:“你对大宋周边诸国的形势有何看法?”

  “这个请先生指点.”武龙一口干下杯中酒水,乘着酒兴说道:“先说辽国吧!大辽虽强过大宋,但内部却已是矛盾重重,只要大宋能撑过一段时间,等其矛盾爆发,辽国的威胁就会彻底解除。西夏虽然民风彪悍,但终归只是一小国,国力不强,在宋辽之间能自保就已经不错了,想要有所作为,实在是难呐!吐蕃之民大多尚未开化,亦不足为虑!至于大理跟辽国一样,自身危机重重,况且大理的历代国君,都没有什么野心,从他们愿向大宋皇帝进贡称臣便可以看出。所以大理同样对大宋没有威胁可言!可就是这样,大宋却仍然无法进区取,就是因为大宋重请武,我刚才那么一说你就这么生气,你是皇族之人吧?”

  赵煦也不隐瞒,直接答道:“先生所料不差,学生姓赵单名一个煦字!”

  李师师再也忍不住叫了起来道:“你是当今皇上?”

  说完路出惶恐的神色,就要跪拜,却被武龙用潜力阻止,武龙本来就有几分怀疑,一听顿时了然道:“原来你就是那个原名叫做赵佣,被他奶奶垂帘听政的窝囊皇帝了!”

  听了赵煦的话后,赵煦先是一愣,随即不由得苦笑起来,说道:“先生所言不错,学生就是那个窝囊的皇帝了!”

  武又喝了一杯酒,道:“其实太祖所立的规矩也不算错,因为那个规矩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情况而立的,也适用于太祖当政的那一朝。但错就错在,后代当政者不知变 通,只会死守着规矩不变,且还变本加厉。再加他们没有太祖的英明、气魄、神武与胆略,如此而往,自是一代不如一代,积弱难返!”

  赵煦细细品味,觉着他这话大有道理,不由自主地点了点头,然后期待地问道:“若我大宋朝想要振兴变强,不知武兄以为该当如何?”

  “还是一个字,武!”

  武龙将重音压在了最后的那一“武”字上,显得特别突出震耳。“文治武功,两样皆不可少。大宋朝历代的皇帝就是太注重文治,而忽略武功了!”

  赵煦又点了点头,正要仔细询问请教,忽然间外面敲门声响起,让他眉头大皱,刚要出声喝骂两句。外面一侍卫的声音道:“公子,是送酒菜来的,已经全都做好了!”

  “嗯,送进来吧!”

  赵煦舒了口气,沉声道。

  “是!”

  外面回应。随后房门“吱呀”响处,三名伙计一人提着个大食盒走了进来,一人将桌上收拾了一番后,便打开食盒将菜色一一摆上。摆弄了好一番,三人才躬身退了出去。

  武龙还是始终未回瞧一眼,听着送菜的三人走了出去。又饮了一杯酒,道:“其实我觉着大宋朝历代积弱,还有一个极其主要的原因,便 是自太祖与太宗两代之后,后面的继位者却是已很少有人习武或几乎没有了。要知道练武可以练就一个人的胆气、勇气、志气以及魄力,这些继位者代代习文,少了这勇、胆、志、魄四样,未免就软弱了一些,因此便也有些不思进取了!”

  他说完后,心底里长叹了一口气,心道了声好累,绕了这么大圈,铺了许多的路,这才终于算是说到主题上了。

 

 

第一部堕落天龙世界 第094章青楼2

  但此时赵煦听着他这番话,却是有些未置可否。心道自己没有练武,便也不见得少了这勇、胆、志、魄四样去。他这里还未想罢,武龙又接道:“所谓艺高人胆大,一个人的自身实力逐步加强,便会随之提高他的胆气与自信心。尤其是自信,这才是一切之根本来源。你只要拥有了自信,便能够拥有成功。当年太祖皇帝一对拳头一根蹯龙棍打下如今的大宋江山,靠的便是武力,以及武力所带给他的自信。而他治理天下,则靠的是他习武所练就的宽阔胸襟。如此才能够纳谏如流,无论是顺耳马屁,还是逆耳忠言,尽皆不为所动,以冷静的心态选择最佳的解决办法,如此才能治理好天下。还有唐太宗也是,因为他练了武,才会拥有那般的胸襟与气度。唐宗宋祖,因为有武,不但打天下是一把手,治天下也是无人可比!”

  武龙开始一步步诱惑着赵煦,却是不免夸大了武的作用,瞎掰了不少。

  “武,当真有这般妙用吗?”

  赵煦仍是没能够下定决心,疑问道。

  “当然,便是你学了武不去做什么打天下治天下的大事。只要有一身绝顶好武艺在身,天下便大可去得,谁也拦不住。可无拘无束,逍遥于天地间,岂不爽哉!”

  武龙毫不犹豫地睁着眼睛说瞎话。不过却也只限于那“当然”二字,后面却算是实话真话了。

  赵煦眼中恢复光彩,看着武龙点了点头,道:“武既有这般妙用,那我可真要好好学上一学了!”

  “是极是极!”

  武龙点头道,随既却眉头一皱,道:“不过这学武却是一定要拜一个好师父的,武艺也是要学那高深精妙的,否则拜个二三流师父,学个三脚猫把式,却也是没用!而且没有名师指导,就是得到了什么高深精妙的武艺,也是极容易练差路走火入魔的!”

相关小说